登妙峰

长松偃蹇山厜㕒,倚空矗立如悬梯。
回旋三百六十级,绝顶上与浮云齐。
我来山下日卓午,林风飒飒篮舆欹。
忽如舟行上急濑,长篙巨石相撑支。
蜿蜒一线入空碧,后迷来径前无蹊。
舆夫邪许亦良苦,据石憩暂还嗟咨。
平生觌面等胡越,此际相倚同安危。
敛昏阶尽得峰顶,入寺再拜潜致词。
自知赋命甚穷薄,此行无恙邀神施。
世途杳杳未遍历,苟免颠越无他祈。
登舆却走下绝壑,微茫夜色迷东西。
峰头镫火出天半,繁星掩映交参差。
归途惘惘若梦寐,济胜无具良自嗤。
黄尘乌帽固为苦,布袜青鞋宁独宜。
此生位置任天意,倒身一卧忘饥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妙峰》为清代诗人冯志沂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攀登妙峰山时的所见所感。

诗的开头,“长松偃蹇山厜㕒,倚空矗立如悬梯”,用生动的意象勾画了一幅山峰耸立、树木苍翠的画面。接下来的诗句,“回旋三百六十级,绝顶上与浮云齐”,则展现了山路的险峻以及登上山顶后,视野豁然开朗、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感觉。这种超越现实束缚的体验,使人与自然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和谐统一。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平生觌面等胡越,此际相倚同安危。敛昏阶尽得峰顶,入寺再拜潜致词”,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和信仰,以及对宗教修行的向往。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外界的渴望。

最后两句,“自知赋命甚穷薄,此行无恙邀神施。世途杳杳未遍历,苟免颠越无他祈。”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他认为人的命运虽然有限,但只要心存信念,努力寻求精神的寄托,就能够克服困境,超越生死。

《登妙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清代文学和自然景观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