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柳秋日寄外

每到秋来,黯黯倍增愁境。怯西风、时惊骨冷。梦回人远,正深闺曲径,忆追欢、不禁酒醒。
暮鼓晨钟,几许韶华犹剩。问何堪、香抛粉尽。雕栏朱户,休教孤另,怕消瘦、相如多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中柳·秋日寄外》是清代杨澄创作的一首词。这首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以下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杨澄,字元卿,吴县人,是侍郎徐念飏之子、太学廷栋室。其子杨澄,字澈妹,与父亲一样,也是官员,且在文学上有成就。这种家族背景为杨澄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使得他的诗词作品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印记。
  2. 作品原文及翻译:《风中柳·秋日寄外》原文如下:
    每到秋来,黯黯倍增愁境。
    怯西风、时惊骨冷。
    梦回人远,正深闺曲径,忆追欢、不禁酒醒。
    暮鼓晨钟,几许韶华犹剩。
    问何堪、香抛粉尽。
    雕栏朱户,休教孤另,怕消瘦、相如多病。
    译文为:每到秋天到来,我的情绪就加倍地增添忧愁。
    我怕秋风凛冽,时常被寒冷侵袭而感到害怕。
    在梦境中回到了远方的亲人身边,但醒来时却只有深深的闺房小径可追寻往昔的欢乐时光。
    清晨的钟声,夕阳下的鼓点,时间就这样在忧虑中逝去,我的年华也所剩无几了。
    让我怎能忍受,曾经美丽的发香已被吹散,只剩下苍白憔悴的面容。
    雕花的栏杆,红色的窗户,请不要独自留下孤独的身影,因为我担心自己会像司马相如那样因忧伤而瘦弱下去。通过这段译文,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悲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3. 作品风格:此词风格凄美,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内心的孤独感。特别是“暮鼓晨钟”一句,既反映了诗人生活的寂寞,也暗示了对无常命运的无奈感受。

《风中柳·秋日寄外》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是清代文人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词,读者不仅能欣赏到古典诗词的美,还能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心理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