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篁窈窕樵人路,初癖丛林洞下宗。
墙角梅花五六树,窗前积雪两三峰。
弁山诸老吾亲见,画壁苍颜喜再逢。
惭愧廿年尘上老,始闻嗣法有渠侬。
正月晦日同泽望至草庵与克归话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宗羲的《正月晦日同泽望至草庵与克归话旧》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之美的古诗。此诗作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正月初九,当时黄宗羲在绍兴的弁山期间,与朋友克归在草庵相聚,共同回忆过往,畅谈未来。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超然的人生态度。
诗中“风篁窈窕樵人路”描绘了一幅山林幽静的画面,篁竹随风摇曳,似乎在引领着行人走向那片神秘的丛林。而“初癖丛林洞下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深邃思考的需求。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体现了黄宗羲作为一名学者和思想家的人格魅力。
诗中的“墙角梅花五六树,窗前积雪两三峰”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梅花与雪景结合,形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这不仅是对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坚韧不拔、清高自持性格的象征。这种自然美与人格美的融合,使得《正月晦日同泽望至草庵与克归话旧》不仅成为了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
在诗的后半部分,“弁山诸老吾亲见,画壁苍颜喜再逢”透露出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这些故人可能是黄宗羲在学术道路上的导师或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智慧与品德一直是诗人学习的榜样。这种师生或友情的再次相逢,不仅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也是对未来道路的坚定信念。
《正月晦日同泽望至草庵与克归话旧》不仅是黄宗羲个人的抒情之作,更是其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的一种展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与内心感悟的结合,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成为后世研究黄宗羲及其时代的重要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