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后山祠

诗到穷愁合闭门,茅庐何处吊幽魂。
瓣香未肯输坡老,举俗安知爱许浑。
秋入候虫吟独苦,春归脱木晚初温。
西江宗派当时体,尊酒何人与细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寻陈后山祠的文学足迹

在铜陵市的后山,隐藏着一座名为“陈后山祠”的祠堂,这座古老的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据传,祠堂始建于唐朝,但具体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它坐落于顶街通向后山的火药局巷,背靠古嵝山,周围环境幽静,绿树成荫。祠堂的设计巧妙,中间大厅宽敞明亮,两边厢房排列整齐,而天井更是开阔得足以容纳数百人。

《春雨》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新春时节卧病在床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无限怀念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中的“白袷衣”、“红楼隔雨相望冷”等意象,都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而《绝句·药条药甲润青青》则出自杜甫之手,诗人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状态,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蕴含了对生命力顽强的赞美。

左陈端溪砚,右列薛涛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陈师道之手,反映了他对于书法艺术和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他不仅是北宋时期的大臣和文学家,还是江西诗派的著名作家,他的诗歌深受后人推崇。

在陈后山祠中,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能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才情与风骨。这座祠堂不仅是一处纪念之地,更是一个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品味文学之美的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