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山古灵窟,奇气独辟天南垂。
千年灵秀蕴不发,乃与佛氏留军持。
支离老树独高踞,佛塔偶寄冰霜姿。
辟如陶令入莲社,一笑不见我与而。
横空偃蹇掉头去,臭味安肯联庄施。
显神藏用葆灵质,岂若樗散传卮词。
樗庵先生古模楷,杖策独与山林期。
入山寻松若寻友,苍髯捧手相提携。
从游更得未曾有,如读异书神为移。
昔从图经见之久,目所未到心先追。
谁知闻见总不逮,咫尺不到山灵嗤。
坐久凉月出东岭,山风不动龙吟迟。
石坛冷落坐未得,寒光自老千年枝。
千年游屐几万辈,诗仙诗鬼来无时。
都将险语供写照,千颂万偈谁留遗。
先生一笑拈霜髭,姓名落落长松知。
羊公自与岘山古,俪以湛等宁非痴。
圣镫佛火置勿问,岁寒之友斯取斯。
晋松和樗庵先生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晋松和樗庵先生韵为清代诗人黄定文的作品。在探讨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理解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包括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分析、文化意义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从《晋松和樗庵先生韵》的作者黄定文来看。黄定文是清代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审美情趣。通过这首诗,黄定文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也展现了他对佛学哲理的理解。诗中的“阿育王山古灵窟”和“千年灵秀蕴不发”等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情。
从诗歌本身的内容分析来看。《晋松和樗庵先生韵》中,“阿育王山古灵窟,奇气独辟天南垂”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景。诗人通过对阿育王山的描述,表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神秘。这种描写方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旨在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从诗歌的文化意义来看。《晋松和樗庵先生韵》不仅仅是一次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它还蕴含着更深层的意涵。例如,诗中的“支离老树独高踞,佛塔偶寄冰霜姿”可能暗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类应当如何尊重并珍惜自然,以及佛教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从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看。黄定文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黄定文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探索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态度。
《晋松和樗庵先生韵》是清代诗人黄定文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意的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