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次子返韵

凉夜翛然睡欲成,蛩声故故枕边鸣。
儒冠潦倒蓬双鬓,佛殿蒙茸草数茎。
止酒久闲深浅盏,抛书空冷短长檠。
月斜照影真堪笑,枯木巉岩太瘦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不寐次子返韵》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明末清初诗人黄毓祺所作。该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在凉夜中独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黄毓祺(字介之,号大愚),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今属江苏省)人,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历史时期。天启间贡生,明亡后参与江阴抗清守城战斗,后来在浙江舟山起师抗清失败,隐姓埋名,伺机再起。
  2. 创作背景:《不寐次子返韵》的创作背景与黄毓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明亡后他投身抵抗清朝统治的战斗,并在失败后隐居乡间。诗中的“不寐次子返韵”可能是指他在夜晚无法入睡时的一种内心抒发,也可能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3. 艺术特点: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押韵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诗句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特别是开头两句“凉夜翛然睡欲成,蛩声故故枕边鸣”,通过描绘凉夜的寂静与蟋蟀的鸣叫,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4. 情感表达:《不寐次子返韵》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诗中不仅描写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还透露出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例如,“儒冠潦倒蓬双鬓,佛殿蒙茸草数茎”这两句,既反映了他曾经追求功名但最终落败的心境,也暗示了他对于宗教寻求慰藉的渴望。

《不寐次子返韵》不仅是黄毓祺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于生命哲学的一次深入探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折射内心的复杂感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