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西径山幢兄书

江头一别怆经年,昨夜霜空有信传。
粗行数人非领众,开荒五亩亦栽田。
残钟破寺西双径,老树孤村下集贤。
临济儿孙天莫测,却将疏懒当风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西径山幢兄书》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黄毓祺所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时光流逝带来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更详细的介绍:

  1. 作品信息
  • 作者背景:黄毓祺生活在明末清初,其文学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文人的精神世界。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境遇和情感。
  1. 诗歌内容
  • 开篇意象:开篇“江头一别怆经年”描绘了与朋友分别的场景,时间流逝带来了深深的悲伤和怀念。
  • 主题表达:全诗贯穿着离别、归隐与孤独的主题,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1. 艺术特色
  • 押韵技巧: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四声押韵形式,使得整首诗的音乐性增强,读起来更加悦耳动听。
  • 意境营造: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又幽静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情感表达
  • 友情颂扬:诗人在诗中多次强调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表达了对这份关系的重视和珍惜。
  • 时光感慨:通过描述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诗人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这首诗不仅是黄毓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末清初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 审美追求: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手法。

《得西径山幢兄书》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其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也使其成为值得后人研究和欣赏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深刻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