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 咏帆影

水面贴轻阴,趁午风,斜斜整整扬去。掩映蛤窗晴,浑无定、挨著半边柔橹。才平又侧,几番低浸杨花渡。绿波如缕。尽藻纲莼丝,兜他不住。
遮来一剪江痕,又带著斜阳,添长几许。迢递隔樽前,清阴小、落在落红流处。情浮性薄,蘸烟铺水轻轻度。女儿秋浦。怕一片低迷,压醒鸥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浦·咏帆影》是清代诗人黄之隽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动人的自然景观画卷,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文化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水面贴轻阴,趁午风,斜斜整整飏去。掩映蛤窗晴,浑无定挨著半边柔橹。才平又侧,几番低浸杨花渡。绿波如缕,尽。
  • 翻译:水面上轻轻覆盖着淡淡的阴影,趁着午时的清风,帆影斜斜地飘扬而去。透过蛤窗映照着晴朗的天空,但那摇曳的船桨却始终无法确定位置。船只时而平稳,时而倾斜,多次轻拂过杨柳丛生的渡口。绿色的波浪像细细的丝线,一直延伸至尽头。
  1. 诗歌背景
  • 《南浦·咏帆影》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江南水乡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对自然的深切怀念之情。
  1. 诗歌鉴赏
  • 意象描绘:诗中的“水面贴轻阴”、“掩映蛤窗晴”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趁午风”、“斜斜整整飏去”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 语言特点:黄之隽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的文化内涵
  • 自然和谐:在这首诗中,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 乡愁情怀:作为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种乡愁情怀是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特点,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人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构建出独特的意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情感色彩。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让诗歌本身变得更加丰富和饱满。
  1. 诗歌的历史地位
  • 文学价值: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南浦·咏帆影》不仅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文字吸引了众多读者,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首诗不仅是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深刻表达。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