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乐·山鹕

喁喁软语窗纱晓。比百舌、尤圆妙。翎毛稳称腰身俏。写澹墨边鸾稿。
已梦断、故山春杳。只合侍、雕阑人笑。抚玩应同珠翠,改做珊瑚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迎春乐·山鹕》是清代诗人黄之隽创作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鹕的优雅姿态和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接下来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及文化价值:

  1. 诗歌原文解析
  • 开头部分:诗篇以“喁喁软语窗纱晓”开篇,形容山鹕在晨光中轻柔地鸣叫,营造出宁静温馨的氛围。
  • 主体部分:接着通过“比百舌、尤圆妙。翎毛稳称腰身俏”等语句,细腻描绘了山鹕的羽毛、动作和形态,以及与百舌相比的独特美感。
  • 转折句:“写澹墨边鸾藁”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绘画艺术的赞赏,暗示山鹕的形态如同画中的鸟类,灵动而不失高雅。
  • 结尾部分:“已梦断、故山春杳。只合侍、雕栏人笑。”则是说山鹕似乎在梦中回到了故乡的春天,只能静静地陪伴着那些欣赏它的人微笑。
  • 整体意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将山鹕的自然之美和与人类的互动描绘得淋漓尽致,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1. 文学特点分析
  • 意象的运用: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如百舌、山鹕、边鸾藁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与理解。
  • 情感的表达: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通过对山鹕的描写,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 语言的美感: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如“比百舌、尤圆妙”等句子,既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赋予了现代审美的新意。
  1. 文化意义探讨
  • 生态意识的提升:《迎春乐·山鹕》提醒人们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强调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守护这个美丽的家园。
  • 艺术鉴赏的价值:此诗作为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也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艺术上的享受和美学上的启示。
  • 教育与启迪: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迎春乐·山鹕》不仅是黄之隽对自然界一隅的细腻刻画,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欣赏,不仅可以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够从中汲取关于生态保护、艺术创作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