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 和邹侍讲咏像生花

何须辨别。喜四时不断,花信连接。岂少园林,姹紫嫣红,芳菲惯引蜂蝶。翻愁一瞬韶华老,便到了、飘零难拾。总逊他、朵朵鲜妍,耐得绮窗风雪。
珍重铜瓶供养,几曾借雨水,滋润苗叶。鼻观无香,眼孔多情,一种丰腮娇靥。繁枝点缀天然态,恐误惹、玉纤攀折。只怕教、尘染烟熏,不似斩新时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影·和邹侍讲咏像生花》是清代黄之隽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该作品在文学界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以下是从各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之隽(1696-1770),字少山,号东白,江苏泰州人,清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怀。
  1. 作品原文
    何须辨别。喜四时不断,花信连接。岂少园林,姹紫嫣红,芳菲惯引蜂蝶。翻愁一瞬韶华老,便到了、飘零难拾。总逊他、朵朵鲜妍,耐得绮窗风雪。珍重铜瓶供养,几曾借雨水,滋润苗叶。

  2.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何须辨别”表达了对四季更替的欣赏,而“四时不断”则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
  • 语言质朴:黄之隽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用词精炼,使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
  • 情感丰富: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哲理意味:诗中还蕴含了人生哲理,如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叹息。

黄之隽的《疏影·和邹侍讲咏像生花》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