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净因寺

一径碧丛丛,招提在远峰。
叶香眠麝草,枝偃挂猿松。
露重湿双屐,云间随短筇。
忆同王法护,曾此听清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净因寺》是清代诗人杨芳灿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作者对这座古刹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
  • 杨芳灿,字才叔,号蓉裳,江苏金匮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历任甘肃伏羌知县、灵州知州等职。入为户部员外郎,工骈文诗词。
  • 《过净因寺》作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即1777年。
  1. 诗歌原文
    一径碧丛丛,招提在远峰。
    叶香眠麝草,枝偃挂猿松。
    露重湿双屐,云间随短筇。
    忆同王法护,曾此听清钟。

  2. 诗歌内容

  • 景物描写:诗中描绘了“一径碧丛丛”,远处山峰上招提寺的宁静与幽美。“叶香眠麝草”和“枝偃挂猿松”则形象地表达了寺院周围植被茂密、自然和谐的景象。
  • 人文活动:提到“露重湿双屐”,可能意味着诗人曾在此经历雨后,感受着清新湿润的空气。“云间随短筇”则透露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散步,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 回忆与感慨:“忆同王法护,曾此听清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与友人一起在寺院聆听晨钟暮鼓的怀旧之情。
  1. 诗歌鉴赏
  • 意象生动:通过对寺院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语言雅致: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诗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影响
  • 《过净因寺》是杨芳灿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独到理解。
  • 该诗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被收录在《芙蓉山馆诗词稿》等文献中,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过净因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篇蕴含深情、充满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杨芳灿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热爱,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和追求。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