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弹筝峡

落日亭亭鞭影度,长烟四合青山暮。
弹筝峡里少人行,浅濑明漪照秋鹭。
岩泉滴沥成古音,仙风飘落寒翠深。
泠然天籁无定谱,移宫换羽随人心。
客路重听吟兴惬,清响渐遥人出峡。
回首残霞空外销,一痕纤月如银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过弹筝峡》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感慨。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储光羲(707~约760),字号不详,唐代著名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有“诗家天子”之称。他出身于文学世家,年轻时即以诗文闻名,曾官至监察御史。在安禄山攻陷长安时,储光羲也曾受职,后因战乱而流放岭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捕捉自然景象中的美,尤其擅长描绘山川河流,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
  2. 诗歌原文
    落日亭亭鞭影度,
    长烟四合青山暮。
    弹筝峡里少人行,
    浅濑明漪照秋鹭。
    岩泉滴沥成古音,
    仙风飘落寒翠深。
    泠然天籁无定谱,
    移宫换羽随人心。
    客路重听吟兴惬,
    清响渐入远山岑。
  3.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写: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弹筝峡的宁静与秀美。诗人首先用“落日亭亭鞭影度”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马儿鞭动的景象,紧接着“长烟四合青山暮”表现了天色渐暗时的宁静山水。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美景的敬畏之心。
  •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诗中,诗人多次使用“少人行”、“寒翠深”等词汇,强调了弹筝峡的自然与寂静之美。同时,“泠然天籁无定谱,移宫换羽随人心”,更是表达了诗人内心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鸣。这种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那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 情感寄托与哲思:诗中的“客路重听吟兴惬,清响渐入远山岑”一句,不仅传达了作者旅途中的愉悦心情,也暗示了人生路上的种种经历与情感波动。通过对弹筝峡这一自然景观的吟咏,诗人似乎在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与解脱,这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自然诗,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重过弹筝峡》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诗人心中情感与哲思的真实流露。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与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关于生命、自然与心灵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