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 春晓赋春声

漏箭初残,芸窗渐晓,春声百种先应。瑶鼎香消,画楼人倦,睡起峭寒犹凝。回廊帘尽卷,听穿绿、雏莺声近。草芽青遍芳郊,春晓几番花信。
脉脉闲愁无据,更谁倚玉箫,催递吟兴。阑畔娇莺,梁间憨燕,软语商量不定。一树香桃艳,乍仿佛、明妆端正。戛触金铃。却愁薄暮风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春慢·春晓赋春声》是清代诗人杨芸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漏箭初残,芸窗渐晓,春声百种先应。”描述了时间的变化,从夜到黎明的转变,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瑶鼎香消,画楼人倦,睡起峭寒犹凝。”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香气消散,人物疲惫,清晨醒来感受到的寒冷。
  • “回廊帘尽卷,听穿绿、雏莺声近。”展示了清晨时分,人们被清脆的鸟鸣唤醒的情景,体现了春天的活力。
  1. 诗歌特点
  • 意境美:《探春慢·春晓赋春声》中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春日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环境中。
  • 情感丰富: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界美景的赞赏,还有对生活细节的深刻体察。例如,通过对早晨景象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新一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语言精炼:杨芸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音乐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1. 艺术价值
  • 情景交融:诗中的情景交融,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这种融合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 象征意味: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杨芸可能在隐喻人生的某种阶段或心境,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深层思考。

《探春慢·春晓赋春声》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古典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还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是研究清代文学和自然景观的宝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