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筠溪吊故友黄瘦竹

筠溪一曲水沄沄,每对苍筤辄忆君。
万点落花词客泪,十年宿草故人坟。
诗篇零乱飘秋雪,池馆荒凉剩夕曛。
惆怅乡村乏椒醑,祇吟楚些吊湘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协埙,清朝诗人,其作品《过筠溪吊故友黄瘦竹》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以下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简介
  • 黄协埙,清代著名诗人,其作品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著称。
  • 他的诗歌多反映了清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1. 诗歌原文
  • 首联:“筠溪一曲水沄沄,每对苍筤辄忆君。”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江南景色,通过流水潺潺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颔联:“万点落花词客泪,十年宿草故人坟。”表达了作者因怀念故友而产生的悲伤情绪,落花和宿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消逝。
  • 颈联:“诗篇零乱飘秋雪,池馆荒凉剩夕曛。”形容诗歌散乱如同秋日飘飞的雪花,而池馆则显得荒凉冷落,余晖之中透露出岁月的沧桑。
  • 尾联:“惆怅乡村乏椒醑,祇吟楚些吊湘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以及无法排解的忧愁,只有借助诗歌来抒发内心的哀思。
  1. 诗歌主题
  • 友情与怀旧:通过对故友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谊深厚的珍视。
  • 自然与人世:作品中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相互映衬,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感悟。
  1. 文化价值
  • 文学鉴赏: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体现了清代诗歌的艺术风格。
  • 思想内涵: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1. 艺术手法
  • 比喻与象征: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诗篇零乱飘秋雪”,使得诗意更为丰富。
  • 情感表达:作者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内心的波动。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过筠溪吊故友黄瘦竹》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 后世评价:许多后世学者和读者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

《过筠溪吊故友黄瘦竹》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一个典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友情和历史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