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碧气溢四围,白鸟得意双双飞。
我今驱车渡淮水,风物顿触江南思。
丁戊之灾一何酷,天公幸锡年来熟。
猪鸡肥大稻头粗,黄茅矮屋儿呱呱。
信阳道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信阳道中》是清代诗人田雯所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情感的抒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 作者简介
- 田雯的生平:田雯(1634年—1704年),字纶霞,又字子纶、紫纶、号漪亭,又号山𧅁子,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官职变动,最终官至户部侍郎。
- 文学成就:田雯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风格受到黄山谷的影响,欲以奇丽驾王士禛之上。除了诗歌创作,他还著有《古欢堂集》、《黔书》等著作。
-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马首随山转,征衣带雨痕。浅溪不没石,深柳自藏村。躯瘦嗔饥虎,吟孤续泣猿。迢遥信阳驿,灯火一消魂。
- 翻译:马头随着山势转动,征人的衣裳沾满了雨水的痕迹。浅浅的小溪里没有石头,深深的柳树丛隐藏在村庄里。消瘦的身体就像被饿虎所嗔恨的人,吟咏的声音如同独自哭泣的猿猴。远方的信阳驿站显得如此遥远,只有那灯火渐渐消散了人的灵魂。
- 诗中的意境与情感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通过对山水、草木、村落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使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自然之中。
- 旅途中的辛酸与苦楚:虽然诗人描述了沿途的美丽景色,但诗中也透露出旅途中的辛酸与苦楚。例如“躯瘦嗔饥虎”,形象地表达了旅途艰辛给身体带来的负担和饥饿感。
-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
- 与李长霞的作品对比:李长霞同样是一位擅长写景的诗人,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少描写自然景观的佳作。例如《秋日偶成》,通过秋天的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与《信阳道中》相比,两者都注重于自然美的描绘,但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 赏析与解读
- 艺术手法:《信阳道中》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嗔”字的使用,使得诗句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旅途的一种感慨。通过描绘自然美,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信阳道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