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晚步

山斋疏雨歇,圆月在松顶。
空翠生夕凉,梧竹散清影。
风泉夜更喧,林涧秋愈静。
孤吟结遥想,独往穷幽兴。
樵唱度溪来,转入青萝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晚步》是陈曾寿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诗人简介
  • 生平经历:陈曾寿,号苍虬,湖北蕲水人,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陈曾寿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曾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
  1. 诗歌原文
  • 《雨过山中晚步》:四山下黄叶,一树犹蝉音。天地入寒色,残阳独立心。风高盘隼疾,云湿挟钟沉。物外寻归宿,萧寥悟自今。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山中晚步》通过描绘秋日山景中的落叶、蝉鸣以及天色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诗中的“残阳独立”与“萧寥悟自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体会,展现了他独到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才能。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景物,更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诗中的“残阳独立”象征着诗人在孤独时刻的沉思和领悟。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陈曾寿的代表作品之一,《山中晚步》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这首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许多学者研究和传颂。
  • 后世评价:这首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中晚步》作为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作,不仅展示了陈曾寿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传颂,至今依然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对于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无疑能更加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提升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