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迤逦西复东,烽火犹照甘泉宫。
荧惑入斗下殿走,黄沙万里鹃花红。
神州陆沈始典午,铜驼荆棘无宁宇。
行酒天子泣逋臣,奉巾庶人颂圣主。
建业铜马浮江来,长淮以北多蒿莱。
襄国岧峣季龙阙,长川巀嶪佛狸台。
关西杨后陇西李,天上真龙起晋水。
天宝蕴孽野猪精,贞元伤心假狮子。
唐季藩镇益纷纭,沙陀特起鸦儿军。
姑夫称兵向巩洛,翁帝责赂捐燕云。
天福太后徽陵女,白衣待罪黄龙府。
北来吃饭主恩深,南向扬灰妾心苦。
天水龙飞开帝基,黄袍仓猝陈桥师。
薰风门外降王宅,长春殿前学士诗。
惜哉嗣皇多失德,艮岳竭尽万夫力。
道君端拱上清宫,媪相铺张燕山石。
朔方胡骑风萧萧,杜鹃凄绝天津桥。
城郭一朝华表改,烽烟三月咸阳焦。
平沙浩浩窜荒裔,毡庐惭对延禧帝。
役夫申恨骨碌都,府吏报恩阿计替。
马角乌头久不归,凄凉羌笛梅花飞。
珠结同心泽利妇,金钗一角盖天妃。
五国城边稿葬处,墓门无复冬青树。
首祸未蔽童蔡辜,复雠重为汪黄误。
百年兴废天难知,青城续赋遗山诗。
孟珙幽兰函朽骨,刘祁甘露题残碑。
稼轩奋笔书国耻,内讳颇乖春秋旨。
未妨杜牧著罪言,宁免魏收讥秽史。
建炎南渡颇偷安,愿写百本朝堂观。
激发功臣动毛发,针砭孱主无心肝。
东南半壁金瓯缺,抱虎枕蛟同一辙。
葛岭高筑半闲堂,兰亭私题二义碣。
我生颇似靖康时,举目河山泪满颐。
江南更无干净土,河上坐拥逍遥师。
冲人高蹈勋华迹,文武旧臣奉金册。
衣冠何似广明年,正朔旋更至元历。
鼎湖一去龙为鱼,湘女祠前斑竹枯。
沧海横流无着处,搢绅莫复谈黄虞。
读辛忠敏南渡录
介绍
《读辛忠敏南渡录》是诗人黄绍第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长城迤逦西复东,烽火犹照甘泉宫。
荧惑入斗下殿走,黄沙万里鹃花红。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还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中的“长城迤逦西复东”一句,生动地勾画了历史的漫长和变迁。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见证了无数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希望,而“西复东”则暗示了历史的循环与无尽的探索。这种对历史长河的描绘,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激烈战斗和辉煌成就,以及如今留下的残垣断壁和满目疮痍。
“烽火犹照甘泉宫”一句,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古代皇宫中发生的一场场血雨腥风。烽火象征着战乱和危机,而甘泉宫则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在这里,诗人通过“烽火犹照”的描绘,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兴亡付出生命代价的人们深深的敬意。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悲壮。
诗中的“荧惑入斗下殿走”,以天文现象为喻,寓意着历史的无情和无常。荧惑(火星)在天空中移动,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进程。而下殿走则暗示了那些英雄人物的最终归宿,他们的英勇事迹虽然被后人传颂,但终究难逃历史的磨蚀。这种对历史变迁的描绘,既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黄沙万里鹃花红”这句诗,则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危难。黄沙万里象征着边关的荒凉和边疆的苦难,而鹃花红则代表着生命力和希望。这里,诗人用大自然的美景来反衬出人世间的痛苦和悲哀。这种对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巧妙结合,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难困苦。
《读辛忠敏南渡录》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诗作,更是一首能够引起人们对历史、文化和人生价值的深思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