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夫子九日拟登吴山因雨不果原韵

重九宜晴雨声密,相望窗前秋瑟瑟。
未过小圃访黄花,恐负花期被花责。
芳辰寂寂遣情难,倦插茱萸感百端。
身世浮萍空碌碌,何如秦女早乘鸾。
怜予夙怀林下志,幼对溪山愿差遂。
年来四壁聊可栖,悠然三径有馀致。
潇潇风雨静中听,竹影松枝帘外青。
兴到岂知尘内事,烟云间泼墨无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夫子九日拟登吴山因雨不果原韵》是清代诗人冯娴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天气原因未能实现登高望远的愿望,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重九宜晴雨声密,相望窗前秋瑟瑟。未过小圃访黄花,恐负花期被花责。芳辰寂寂遣情难,倦插茱萸感百端。身世浮萍空碌碌,何如秦女早乘鸾。怜予夙怀林下志,幼对溪山愿差遂。年来四壁聊可栖,悠然。

  2. 作者简介:冯娴是清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学创作极为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尽管具体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根据诗的内容可以感知到他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理想追求的执着。

  3. 诗歌主题:在这首诗中,“重九”指的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习俗。然而,诗中的主人公却因为雨天而不能前往,这种无法按计划行事的情况使得诗人产生了强烈的遗憾和失落感。同时,诗中还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4. 艺术特点:冯娴的这首《和夫子九日拟登吴山因雨不果原韵》采用了传统的格律诗形式,每句五言,共八句,结构整齐而富有节奏感。其语言朴实无华,但又不失深沉与韵味,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念。

  5. 文化意义:在古代中国,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词来抒发情感、寄托抱负。冯娴的这种表现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背景。此外,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如用词准确、意象生动等,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冯娴的《和夫子九日拟登吴山因雨不果原韵》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获得对传统文化更深的理解,并激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