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雾

碌碌成何事,有船吾欲东。
百忧增况瘁,独坐屡书空。
雾重城如漆,寒深火不红。
昂头看黄鹄,高举挟天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雾》是清末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在面对重重迷雾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和诗人,他主张变法自强,反对守旧的封建主义。他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受当时社会的影响。
  2. 诗歌原文:“碌碌成何事,有船吾欲东。百忧增况瘁,独坐屡书空。雾重城如漆,寒深火不红。昂头看黄鹄,高举挟天风。”
  3. 诗歌鉴赏:《重雾》中,黄遵宪通过描绘雾气浓重的景色和内心的忧虑,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的苦闷。诗句中的“雾重城如漆”形象地描绘了雾霾笼罩的景象,而“寒深火不红”则反映了天气寒冷,火光也显得暗淡无力。这种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沉重。尾句“昂头看黄鹄,高举挟天风”则是诗人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象征,表达了他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4. 艺术手法:《重雾》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象选择、象征、比喻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环境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5. 历史影响:《重雾》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遵宪的这种创新精神,以及他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挑战,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重雾》不仅是黄遵宪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反映,也是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缩影。它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刻画,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