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诏人人泣数行,脍躬不德股肱良。
三年久已祈群望,此罪明知在万方。
表里山河故无害,转旋日月定重光。
婆娑风尾亲批诺,遥想天颜惨不扬。
读七月廿十五日行在所发罪己诏书泣赋
介绍
《读七月廿十五日行在所发罪己诏书泣赋》是清末杰出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清光绪二年,是黄遵宪对皇帝发布的罪己诏文的回应之作。
《读七月廿五日行在所发罪己诏书泣赋》,通过作者深情的吟诵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一个爱国者和思想家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责任的认知。黄遵宪作为清末民初的杰出诗人,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还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期待,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读七月廿五日行在所发罪己诏书泣赋》体现了黄遵宪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作为清朝晚期的一位诗人,黄遵宪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民族的苦难,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在这首作品中,黄遵宪通过对皇帝的罪己诏文的阅读,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担忧,这种情感贯穿于诗歌始终。通过这样的创作,黄遵宪不仅展示了个人的爱国情怀,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读七月廿五日行在所发罪己诏书泣赋》也是黄遵宪思想深度和艺术才华的体现。在这首诗中,黄遵宪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此外,黄遵宪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历史观、政治理念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哲理。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展现了黄遵宪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方法。
《读七月廿五日行在所发罪己诏书泣赋》对研究清末历史和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通过黄遵宪的诗歌,也能窥见这位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态度和思考。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清末的历史,也为研究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读七月廿五日行在所发罪己诏书泣赋》不仅是黄遵宪个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通过深情的吟诵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个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担当。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