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癸酉台阳杂咏

万石楼船照海波,沈沙残铁试摩挲。
春光渐泄春阴薄,莫放扶桑日影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治癸酉台阳杂咏》是清代诗人黄维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同治癸酉台阳杂咏》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感悟和精湛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是黄维煊艺术成就的体现。《同治癸酉台阳杂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自然景象与政治感慨巧妙地结合起来。诗中“万石楼船照海波,沈沙残铁试摩挲”描绘了一幅大海和残破船只的画面,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也有沉痛的社会背景。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同治癸酉台阳杂咏》是研究清代文化和政治背景的重要文献。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台湾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状况以及与大陆的联系,展示了清朝时期台湾海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还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同治癸酉台阳杂咏》是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的抒发。诗中的“春光渐泄春阴薄”,“莫放扶桑日影过”,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通过这种方式,黄维煊不仅传递了自己的情感,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国运和个人责任的思考。

《同治癸酉台阳杂咏》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在历史文化研究和情感表达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了解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