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 题张松溪泰初花影吹笙图

烟痕似雪。有瘦萤几点,飞上衣褶。料理银簧,坐对瑶天,黄昏韵事幽绝。凄清不耐离人听,怕剩梦、断时难接。莫等闲、作弄凉声,挑醒一窗梧叶。
仰见明河浪静,夜深正露重,丝鬓微湿。袖底香归,指上秋生,逗起惺忪蝴蝶。栏干闲了谁同倚,但靠碎、半身斜月。到恁时、寻取双成,偷谱羽衣三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影·题张松溪泰初花影吹笙图》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写自己对张松溪《泰初花影吹笙图》的题咏,表达了作者对张松溪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孤寂落寞的情怀,并抒发了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慨。

下面是这首词的全文:

疏影·题张松溪泰初花影吹笙图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亭路,应好在、安冷桥南深处。但依旧、王谢风流,燕子池阁。

回首,绿水青山仍旧。怅流年、又成虚度。九畹兰因雨,千里芙蓉,别来两地,六曲阑干孤馆。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 香墨半淋漓,谁复省、青衫尘土。

赏析:

此词为姜夔所写,作于公元1230年(宋理宗景定五年)。张松溪字子野,号东山,临海(今属浙江)人,曾师事陆游,为陆游弟子。姜夔与张松溪交好,这首词即写于他们相交之时。

全词从“客里相逢”、“昭亭路”起笔,以疏淡空灵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清幽、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在春日黄昏时分,一位客人来到庭院中观赏着一株缀满翠绿枝叶的梅花树,树上栖息着一只小小的翠鸟,它和梅枝一同栖息。在客人的眼前展开的是一幅优美的画面:在主人的居处,主人正与客人一起倚靠着茂密的修竹,欣赏着这株盛开在枝头的梅花。

“昭亭路”,当指绍兴府城南面的一条街名。“安冷桥”,当指绍兴府城外的一座古桥的名字。这里化用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说诗人在昭亭路上遇见友人张子野,在寒食节这天,两人一同来到位于城东南面、跨运河而建的安冷桥附近的一处地方游览赏春。

“但依旧”三句,由景及情,抒发了作者对昔日与张子野相聚时的怀念之情。“但依旧”是说虽然时光流逝,但往日的景色依然如此;“王谢”两句则是说当年的王导和谢安两家都是世代显赫、家财万贯的大族人家。如今他们已不在了,只留下燕子筑巢的池阁。燕子筑巢,是人们熟悉的一个自然现象。燕子飞来飞去,常常围绕着池塘或树枝筑巢繁殖后代。它们选择什么样的地方筑巢,往往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关。燕子筑巢的地方,一般都是地势较高、环境优美、水源充足的地方,而且还要便于觅食和休息。燕子筑巢的位置,往往也是人们观察自然界的一个重要角度。

词人在此感叹当年与张子野相遇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一片废墟。他惋惜地说:“回首,绿水青山仍旧。”这里的“回首”是指作者回忆起过去与张子野相识相知的往事。然而,由于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使得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消失了。所以词人说:“怅流年、又成虚度。”这里的意思是:岁月流逝,又度过了一年,但是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抱负。

词人又进一步描绘了张子野离开后的情况。他写道:“九畹兰因雨,千里芙蓉,别来两地,六曲阑干孤馆。”九畹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等于三十亩地,因此九畹兰花就是指大片大片的兰花。这句诗的意思是:因为一场春雨,九畹兰花被淋坏了,而千里之外的荷花也开过了。张子野离开后,两地相隔万里,彼此只能相互思念。

最后四句是全词的重点部分。词人回忆起从前在昭亭路上看到的情景,当时他们曾经一起倚靠着修葺得很整齐的竹子,一边品茗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着梅花的美丽。然而现在,却只能在梦中回忆这些美好的时光了,真是让人感到无限遗憾和惆怅啊!

此词通过对张子野的怀念,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和对人生的感慨。全词意境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