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胆惊秋,魔尘悸夜,全借幡铃遮护。魂留蛱蝶,社待鸳鸯,好事病中过去。谁信芙蓉路遥,短楫烟波,未能同住。幸春生桃叶,不曾飘泊,恨花愁絮。
休再忆、酒后啼痕,曲中哀怨,总是牵人心处。有情一往,无翼双飞,忍听画眉声苦。犹喜东山谢公,粉黛苍生,一般霖雨。愿吹箫庭院,碧梧栖稳,恨天长补。
惜余春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惜余春慢·周子因远客江右感时惜别怅触于怀》是清代诗人黄燮清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 作者简介:
- 黄燮清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词方面。黄燮清的诗词以婉约派的风格著称,善于运用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黄燮清的诗作中常常体现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 原文赏析:
- “絮扑征衫,灯煎离绪,客与残春同远”,这句诗描绘了词人远行途中的孤独和无奈。词人穿着被絮覆盖的衣物,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愁绪,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而他依然在路上前行,与春天一同远去。这种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思君梦枕,送子烟波,难化渡江云片”这几句则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梦中见到朋友,醒来却只能看到江面上的水雾,如同难以穿越的那层薄雾一样。这种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词人的相思之苦和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
- “还念干戈未休,狎水凌波”进一步描绘了词人对战争的关注和担忧。他思念着那些仍在战场上奋战的人们,同时也担忧着和平的到来。这里的“干戈”指的是战争,而“狎水凌波”则暗示了词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 “前月峭寒深护,从今追数,雨雨风风,总是被他轻误”这几句则是一种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总结。词人回忆起过去的寒冷岁月,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这里的“他总是被他轻误”可能是指某种不可知的因素或命运的捉弄。
- 艺术特色:
- 黄燮清在创作《惜余春慢》时,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典故,使得整首词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通过这些象征和典故的运用,词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 黄燮清在词中采用了典型的婉约派风格,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他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惜余春慢·周子因远客江右感时惜别怅触于怀》不仅是一首表现离别之情的优美词篇,也是黄燮清艺术才华的体现。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