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间五十祀,六姓一十四天子。一镇东南屹然峙,乃与五代相终始。
夹马营,真人生。华山隐者堕驴笑,天下从今始太平。
翩然卷甲输归诚,铁券金瓯垂令名。天意亡唐不可挽,固知神器难力征。
又况东南地势难与西北争,后来南渡嗟何成。谋国岂合学孤注,竖儒乃议勤王兵。
君王智略济神武,与民休息成乐土。莽莽中原纷弈棋,烽火漫天震鼙鼓。
六桥风月圣湖烟,百万生灵独安堵。怜才一事更可人,足使孤寒皆气吐。
司勋毷氉一青衫,文绮蒲轮来幕府。钱塘祠宇肃清高,灵气英风照千古。
时清将种更儒巾,子孙世列清华谱。兰芽瑜珥何联翩,灵运诗篇先述祖。
即今遗像俨须眉,纸上飒爽来英姿。锦裘骏马好结束,想见江东转战时。
钱武肃王像为王裔孙若浩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武肃王像为王裔孙若浩题》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王安石在为他的曾祖父钱武肃王画像并为其后裔若浩题词时,表达了他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忠。他出生于抚州临川县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任扬州盐监、参知政事等职。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因变法引起保守派不满被罢相。宋哲宗即位后复起用,任宰相,推行新法。晚年因遭吕惠卿、蔡确等奸党的诬陷,出朝,退居江宁半山园,于元佑四年十一月初四日病逝。追赠太师,封舒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一生以“改革”为己任,主张变法,反对守旧。他提倡新学,倡导新的学术观念和学术方法。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其诗歌、散文、辞赋均有佳作。他的诗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他的散文则注重表达思想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辞赋则以抒发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