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郭羽可至京

太息风尘老郭隗,夕阳瘦马又燕台。
诗声疑挟黄河至,画意添将红药开。
四海交游几兄弟,千秋事业一云雷。
天心莽莽终难问,赖尔雄谭佐酒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郭羽可至京》是清代诗人黄爵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太息风尘老郭隗,夕阳瘦马又燕台。
    诗声疑挟黄河至,画意添将红药开。
    四海交游几兄弟,千秋事业一云雷。
    天心莽莽终难问,赖尔雄谭佐酒杯。

  2.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这首诗歌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展现,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黄爵滋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诗中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展望,展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一种壮怀激烈的英雄情怀。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朋友的赞美以及对未来事业的描绘,传达了作者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诗中的“四海交游几兄弟,千秋事业一云雷”一句,更是体现了作者胸怀天下、肩负重任的豪情壮志。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人。道光三年进士,授编修,后迁御史,因直谏负时望。上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力主禁烟。官至刑部左侍郎,进《海防图表》,极言抗英之计。因事落职,以诗名。有《黄少司寇奏疏》《仙屏书屋诗文录》等作品传世。
  • 文学成就:在黄爵滋的文学作品中,除了《喜郭羽可至京》外,还有《黄少司寇奏疏》。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创作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思想感情。黄爵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化意义
  • 历史见证:作为清代的作品,《喜郭羽可至京》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黄爵滋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记忆和传承。
  • 精神象征:《喜郭羽可至京》中的“四海交游”“千秋事业”等意象,象征着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和理想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是一种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担当。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喜郭羽可至京》是清代诗人黄爵滋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黄爵滋的文学成就,感受他作品中蕴含的历史精神和人文情怀,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