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 · 环居植竹蕉梧桐

空谷红稀,层峦合、中有团瓢阴影。听雨朱楼,扇暑无庭,怎许眠琴三径。袖寒天、绿栖鸾渺,奈恨上、萼眉悽损。仗翠管、书愁怎得,挹泉金井。
艳羡潇湘一境。奈鹿梦都虚,凤巢难稳。暍息茂林,脆悟空身,燕蹴冰弦人醒。待环万绿蒲团外,报风雨、兼秋做冷。算春到、繁华锦城懒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花心动·环居植竹蕉梧桐》是一首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作,由杨玉衔创作。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词作原文如下:

  1. 词作内容解析
  • 自然景象的描绘:词中“空谷红稀,层峦合、中有团瓢阴影”一句,通过色彩的描写和层次的刻画,展现了一幅空灵而幽静的自然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境地。
  • 情感表达:“袖寒天、绿栖鸾渺,奈恨上、萼眉凄损。”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以及因离别带来的心痛,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深沉的艺术魅力。
  • 文化象征意义:在古代,竹子常被视为君子的象征,代表着坚韧不拔的品质,而梧桐则象征着高洁。词中的“环居植竹蕉梧桐”,可能寓意着作者追求高尚品德和纯洁情操的生活态度。
  1. 杨玉衔的生平及贡献
  • 个人背景:杨玉衔,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广东香山人,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文学成就的人物。他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取举人,三十年代考取内阁中书,并担任过广西知府等职,晚年在青山蛰居,以著述自娱。
  • 文学成就:杨玉衔的词作广受赞誉,他的诗学理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他著有《抱香室词钞》、《梦窗词笺》等书籍,这些作品不仅是他文学创作的结晶,也成为了研究宋代词学的宝贵资料。
  • 教育贡献:杨玉衔在民国间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曾从朱祖谋学习,后以笺释吴文英的《梦窗词》扬名于词坛,其教学活动对培养后世文学人才产生了积极作用。
  1. 词作的时代背景
  • 晚清时期的特点:清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社会动荡和思想变革频繁发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常常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反映了民众的疾苦和社会的矛盾。
  • 文人的思想状态:面对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命运,许多文人开始关注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杨玉衔的词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感慨,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面貌。
  • 文学创作与政治环境的关系:杨玉衔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词人,其词作的创作必然受到时代政治环境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晚清社会矛盾的折射,如民族危机、社会动荡等,这些都是当时政治背景的具体反映。

《花心动·环居植竹蕉梧桐》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个人情感体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抒发,揭示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同时,词作也反映了清末近现代初的社会历史背景,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和艺术史的人来说,这首词是不可多得的研究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