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 和梦窗

人情何事淡于鸥。零梦醒沧洲。斜阳点缀残画,总是海天秋。
多少路隔红楼。月如钩。团圆何日,别后相思,诉说从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诉衷情》是一首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作,由杨玉衔创作。此词通过描绘景物与表达情感,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怀。下面将进行详细分析:

  1. 词人背景
  • 生平简介:杨玉衔(1869-1943),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广东省香山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三十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曾任广西知府等职,晚年在香港隐居。
  • 词坛地位:杨玉衔以笺释《梦窗词》扬名为词坛,其著作包括《抱香室词钞》、《梦窗词笺》等,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1. 作品内容
  • 《诉衷情·和梦窗》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 此词以“人情何事淡于鸥”开篇,描绘了人间万象如云烟般消散,而鸥鸟自由自在的景象,反映了词人对世俗繁华的超然看法和心灵上的独立自由。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词中融入了自然景观,例如斜阳、海天、秋色等,使得画面感强烈,增强了读者的沉浸感。
  • 意象丰富:运用“零梦醒沧洲”、“月如钩”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意境空间,使词的情感更加深邃。
  1. 情感表达
  • 相思之苦:表达了离别之后的无尽思念,以及对团圆之日的渴望。
  • 人生感悟: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回顾,抒发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深刻体悟。
  1. 文化传承
  • 影响评价:杨玉衔在词学方面的贡献得到了认可。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才华,也为后世提供了学习宋词的途径,尤其是对《梦窗词》的研究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 学术价值:作为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文献,该词被收录在多种辞书和文学选集中,成为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

除了以上内容,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如何与现实生活产生共鸣。
  • 词人如何借助自然景观来反映内心世界的变化。
  • 词人在词作中采用的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深层含义。

《诉衷情·和梦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也是杨玉衔文学成就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词中的艺术美,也能体会到作者深厚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