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识陈伯严先生

元龙意气向谁论,江上楼船共一樽。
酒欲醒时人不见,满天风雨入中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识陈伯严先生》是清末近现代诗人杨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杨圻,字云史,号野王,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常熟人,与翁之润、何苞威、章华并称为“四公子”。杨圻曾就读于同文馆,并与王景沂、曹元忠、张鸿、黄彝凯、张百宽等题襟结社,名动京师。他早年仕途顺利,中南元后官至邮传部郎中。后随岳父李伯行出使英国,旋奉派任驻新加坡总领事。辛亥革命后归国,先后入陈光运和吴佩乎幕。

  2. 诗歌原文:《江上识陈伯严先生》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元龙意气向谁论,江上楼船共一樽。  
酒欲醒时人不见,满天风雨入中原。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是杨圻诗歌作品中的佳作。

  1. 诗歌赏析:杨圻在诗歌《江上识陈伯严先生》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元龙意气”指代自己的豪情壮志,“江上楼船”则象征着别离的情境和未来可能的再次相聚。“酒欲醒时人不见,满天风雨入中原”这句则形象地描绘了分别之时的氛围,既表现了离别的凄凉,也寓意着即将到来的挑战或机遇。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2. 历史影响:作为清末近现代诗人,杨圻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影响力,其诗歌艺术价值也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研究近现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江上识陈伯严先生》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更是杨圻个人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艺术追求的综合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近现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深入解读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其艺术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