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纪别

临别殷勤千万语,语语无情,语语多情处。烟柳斜阳休吊古,登山临水防风雨。
月照秋江歌与舞,灯火楼台,可似长安路。一缕幽情随梦去,西风秋月读捂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纪别》是清末至民国年间杨圻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将深入解析该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经历:杨圻原名朝庆,后更名为鉴莹,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他以秀才身份开始职业生涯,历任詹事府主簿、户部郎中等职。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官拜邮传部郎中,曾出任英属南洋领事。在进入民国时期,杨圻曾任吴佩孚秘书长,并涉足商业领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香港病卒。
  • 文学成就:杨圻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歌和词作方面。他的词作以深情细腻著称,展现了他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独特感悟。《蝶恋花·纪别》正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人文关怀。
  1. 词作原文
  • 临别殷勤千万语。语语无情,语语多情处。烟柳斜阳休吊古。登山临水防风雨。月照秋江歌与舞。灯火楼台,可似长安路。一缕幽情随梦去。西风秋月都无主。
  1. 词牌解读
  • 词牌名称:《蝶恋花》是中国词牌名的一种,通常用于填词。它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格式。此曲调定格为双调,上下片各四仄韵。
  • 格律特点:根据《乐章集》、《张子野词》等文献记载,《蝶恋花》的格律有一定的规范性。它的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能够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杨圻的《蝶恋花·纪别》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无尽期待。特别是“烟柳斜阳休吊古”一句,不仅描绘了景物的美丽,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 意境营造: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现实又超脱的意境。这种意境既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作为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蝶恋花·纪别》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它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 文学价值:杨圻的这首词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它不仅体现了杨圻个人的创作风格,也代表了当时文学创作的高水平。
  1. 读者启示
  • 人生哲理:通过对《蝶恋花·纪别》的学习,读者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能够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思考。
  • 审美趣味: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来看,都是一次难得的审美体验。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信息:

  • 在欣赏《蝶恋花·纪别》时,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行理解,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尝试自己填写或改编词句,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 除了这首词外,还可以探索其他同期的文学作品,以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蝶恋花·纪别》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丰富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杨圻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通过学习这首词,不仅可以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够加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