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舟中作

谁云白俗与元轻,阵马风墙笔底横。
万里云烟归客梦,一天雷雨挟江声。
落花有憾眠寒蝶,杨柳无心坐晓莺。
指点片帆相接处,征途多少别离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行舟中作》是清代诗人杨昌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旅行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离别之情的抒发。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简介:杨昌光,字秋笛,号花坞,湘阴人。他嘉庆癸酉举人,有《芸窗小草》诗集传世。杨昌光的诗歌创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这首《北行舟中作》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2. 作品原文
    谁云白俗与元轻,阵马风墙笔底横。
    万里云烟归客梦,一天雷雨挟江声。
    落花有憾眠寒蝶,杨柳无心坐晓莺。
    指点片帆相接处,征途多少别离情。
  3. 诗歌赏析:《北行舟中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诗中“谁云白俗与元轻”开篇即以问句形式,引出了诗人对于世俗偏见的思考,而“阵马风墙笔底横”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笔下笔锋的矫健与气势,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4. 文化背景: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战地悲歌、陋室吟咏,到孤城独访、田园诗色,再到乐水哀水、朝云暮雨等题材,无不体现了文人墨客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深情寄托。而《北行舟中作》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杨昌光高超的诗歌技巧,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文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5. 情感表达:此诗中杨昌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他对旅途孤独和离别的情感。诗中的“落花有憾眠寒蝶,杨柳无心坐晓莺”等句子,生动地捕捉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状态与诗人内心的微妙联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和对离别之苦的理解。这种情感表达手法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尤为常见,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6. 艺术特色:《北行舟中作》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万里云烟”、“一天雷雨”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在想象中体验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同时,诗中的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充分体现了中华诗词音韵美的传统特色,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不可多得的材料。

《北行舟中作》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杨昌光对人生经历和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文学艺术上的珍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