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渡港

一望青山近,微蒙不见家。
只因归思急,那怕浪淘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关渡港》是清代诗人黄敬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而且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意义也值得深入探讨。以下是对《过关渡港》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黄敬(?~1888),字景寅,号淡关先生,生于淡水关渡,是近代中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他自幼丧父,由母亲督学,早年师从卢春选,学习易经,后成为北台易学中心之一的重要学者,并撰有《易经义类存编》、《易经总论》、《古今占法》等作品。
  2. 创作背景:《过关渡港》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文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它可能是在黄敬晚年归隐淡关时期所写。诗中“只因归思急”一句表明了诗人内心的迫切与思念,这可能与他早年离家求学、晚年返回故土的感慨有关。这种情感的积累最终通过这首诗得以释放。
  3. 诗作内容:整首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一望青山近,微濛不见家”描绘了诗人远眺家乡时的情景,青山近在咫尺,却因浓雾而难以辨识家门。这里的“微濛”二字生动地传达了天气的变化,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而“只因归思急,那怕浪淘沙”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急切心情,即使面对波涛汹涌,也难以阻挡他对家的渴望和归心似箭的急切。
  4.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过关渡港》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还体现了他们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通过对山水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使其作品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5. 历史意义:除了文学价值,《过关渡港》在历史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黄敬作为一名学者和诗人,他的生平反映了清代末年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追求。这首诗不仅是黄敬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群体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
  6. 鉴赏角度: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过关渡港》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蕴含的哲学思考、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的热爱,都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点。同时,这首诗也启发读者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过关渡港》不仅是黄敬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清代文学的一个缩影,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情。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