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邻家作

一雨八九日,未尝出门户。
今日天气佳,乃向邻家去。
主人能清静,养心借章句。
落落寡所谐,喜我来相顾。
既尽宾主欢,颇得酒中趣。
物我迹俱泯,何思复何虑。
却爱古之人,醉乡即长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饮邻家作”是清代诗人杨法所作的一首七绝诗,表达了在雨日闭门不出的闲适生活和对清静养心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雨日闭门不出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一雨八九日,未尝出门户”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即在连绵不断的雨天里,人们尽量减少外出,选择在家中享受宁静的时光。而“主人能清静,养心借章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与主人交流所带来的心灵净化作用。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中的“落落寡所谐,喜我来相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他虽然与世隔绝,但依然保持着对外界的好奇和关注。而“物我迹俱泯,何思复何虑”则传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他认为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烦恼和忧虑都已消散无踪。这种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饮邻家作”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内心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它为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