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笼积雪

移来琼岛是何年,积素凝华入望妍。
瑞数碧鸡开运会,城依元圃说桑田。
玉山岝崿光相映,银海波涛势欲连。
不信炎方寒起粟,燕云迢递近中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鸡笼积雪》是清代诗人王琅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台湾基隆屿上的奇特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琅:字昂伯,台邑人。他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乡荐,官至监察御史,有名于时。王琅的诗歌创作在当时颇受关注,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雪压重关冷,江天俨一新:这两句描绘了岛中积雪厚重,使得寒冷的气氛更加逼人,但同时江面却显得格外清新,给人以新的视觉感受。
  • 乍疑冰世界,顿改玉精神:诗人初见积雪,误以为进入了一片冰封的世界中,随后发现雪后的世界焕发出了如玉石般的光彩,形容景色的变化让人惊艳。
  • 瘠壤皆生色,空山不染尘:在贫瘠的土地上,白雪反而显得尤为鲜明,使得整个空旷的山野都充满了生气;而雪后的山峦并未被尘埃所染,保持了它原有的纯净和宁静。
  • 寒光如可借,书幌历冬春:诗人通过想象,将寒冷中的雪光比作可以借用的光亮,让书幌在冬日也能迎来春天的气息,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1. 主题与情感
  • 自然之美:诗中的“鸡笼积雪”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更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产物,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 孤独感:诗人通过对基隆屿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不仅仅因为地理位置的偏远,更因为岛上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所带来的独特体验。
  • 哲理思考:通过对积雪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诗人可能也隐含了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感悟。
  1. 地理与文化背景
  • 地理位置:“鸡笼积雪”位于台湾基隆市港口东侧大鸡笼屿,因形似鸡笼故得名。这个地点不仅具有特殊的地理标志,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赞美的对象。
  • 历史背景:清光绪年间,该地更名为“基隆”,这一地名的改变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
  1. 艺术特色与影响
  • 写景手法:王琅在《鸡笼积雪》中采用了类似“画龙点睛”的手法,先描写“积雪”的状态,然后点明是“三秋雪”,更加突出了“鸡笼积雪”这一景观的新奇之感。
  • 文学价值:《鸡笼积雪》作为王琅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台湾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鸡笼积雪》是一首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诗歌,通过对台湾基隆屿上“三秋雪”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才情。王琅的这首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也在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多个层面上丰富了人们对台湾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