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山庄有感

阑压垣衣户网尘,嫩寒恻恻那禁春。
一池好染罗裙水,只照梅花不照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溪山庄有感》是清代厉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情感体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是一位博学群书、尤熟于宋史的学者,词宗南宋姜夔、张炎,婉曲幽深,字句清远,声调和谐,是继朱彝尊而后起的浙西派的重要作家。在文学上,厉鹗以他的诗作著称,其诗歌风格婉曲幽深,字句清远,声调和谐,每成高境,是继朱彝尊而起的浙西派的重要作家。

  2. 作品原文:《西溪山庄重有感》原文如下:阑压垣衣户网尘,嫩寒恻恻那禁春。一池好染罗裙水,只照梅花不照人。

  3. 主题内容:这首诗通过对西溪山庄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4. 艺术手法:厉鹗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阑压垣衣户网尘”形象地描绘出西溪山庄周围的环境,而“嫩寒恻恻那禁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和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5. 文化意义:《西溪山庄有感》不仅展示了厉鹗的诗歌才华,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也展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西溪山庄有感》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现了厉鹗的诗歌才华和文化底蕴,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灵感和审美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