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晓起

首春溪中寒,偃卧如屈铁。
宵分天柱梦,觉来转清切。
开门残月在,下见数峰雪。
雪际生白云,窅映不可说。
登桥水市静,寻径冰泉裂。
田翁尚无事,初阳候林缺。
怀新意似欣,理旧抱已结。
何如岩栖人,燃竹饭松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溪晓起》是清朝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其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情感寄托。以下将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首句:入望林端白,幽禽出竹飞。
  • 第二句:地偏春作主,花好客忘归。
  • 第三句:香气濛初日,横枝近翠微。
  • 第四句:逃禅工画本,千树见应稀。
  • 最后两句:地偏春作主,花好客忘归。香气濛初日,横枝近翠微。逃禅工画本,千树见应稀。
  1. 作者简介
  •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元年(1736)应博学鸿词科试,无意仕进,潜心著述。他博洽群书,尤熟于宋史,词宗南宋姜夔、张炎,婉曲幽深,字句清远,声调和谐,每成高境,是继朱彝尊而后起的浙西派的重要作家。
  1. 创作背景
  • 此诗创作之时,诗人正处于一个宁静的早晨,从岩穴之中醒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1. 作品赏析
  • 意境之美:《西溪晓起》描绘了一幅清晨西溪的美丽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晨光中的梅花、山峦、云雾等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
  • 情感之深:诗人在作品中透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通过“逃禅工画本,千树见应稀”等诗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
  1. 文学价值
  • 艺术表现:厉鹗的诗词注重艺术性与情感的结合,他的诗风婉转悠扬,语言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文化传承:作为浙西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厉鹗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借鉴。

除了上述关于《西溪晓起》的介绍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欣赏作品的内涵。
  • 学习厉鹗的诗词风格和技巧,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
  • 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拓展视野,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西溪晓起》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诗歌,也是厉鹗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