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寺步壁间韵

独宿云堂一磬深,空山莲漏滴沈沈。
月临绀殿浮松气,风动金铃落梵音。
永夜禅镫悬客梦,高秋旅雁动乡心。
虚窗渐觉晨光满,惆怅行歌别旧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山寺步壁间韵》是宋代诗人毕仲游的作品,描绘了夜宿山寺的所见所闻,并通过对诗句的步韵,抒发了作者对远别旧隐之处、四处漂泊生活的惆怅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山水寺庙的向往之情,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人生旅途中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思考。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宿山寺步壁间韵》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当时的毕仲游在一次游览中,被山寺的景色所吸引,夜宿其中,并被墙上的诗句所触动。因此,他步壁上诗之原韵,作了一首新的诗歌。
  2. 内容解析:这首诗以夜晚住宿山寺为背景,通过对寺中环境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联“独宿云堂一磬深,空山莲漏滴沈沈”,形象地勾勒出寂静夜晚中的山寺氛围,给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感觉。颔联“月临绀殿浮松气,风动金铃落梵音”,则通过月光、松香、铃声等元素,渲染了一幅禅意浓厚的画面,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颈联“永夜禅镫悬客梦,高秋旅雁动乡心”,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禅意生活以及季节变换对人心情的影响,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尾联“虚窗渐觉晨光满,惆怅行歌别旧林”,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环境的留恋以及对新旅程的不舍。
  3. 艺术特色:《宿山寺步壁间韵》的艺术特色在于其语言的精炼与意象的深邃。诗人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在短短的诗句中感受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巧妙,如“空山”、“明月”、“松烟”等,都富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此外,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成功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哲思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宿山寺步壁间韵》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佛理的独特见解。对于爱好文学和哲学的朋友来说,这不仅是一次阅读的经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考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