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秋风续楚歌,天将宋玉故蹉跎。
承家不在科名早,落第真如噩梦过。
怀有双珠泣白日,囊余一剑渡黄河。
羞称献纳空挥泪,皤鬓萧萧木叶多。
送宋牧仲下第归商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宋牧仲下第归商丘》是明代诗人熊伯龙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宋牧仲落第归乡的情景的描写,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科考的深刻思考。
熊伯龙作为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多涉及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感悟,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诗意的世界。熊伯龙的诗歌风格通常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享受,更具有思想启迪的作用。
《送宋牧仲下第归商丘》一诗,是熊伯龙对于人生经历和科考道路的真实写照。诗中“祇为秋风续楚歌”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感慨,暗示了诗人对科考失败的无奈以及与时代命运的共鸣。“天将宋玉故蹉跎”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才华未展而遭受挫折的深深叹息。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体现了古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普遍感受。
诗中的意象运用十分精妙,“承家不在科名早,落第真如噩梦过”,这两句不仅描述了宋牧仲的不幸遭遇,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在古代社会中,科举考试被视为改变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时候,并非所有有才之士都能通过这一途径实现自身价值。这首诗通过描绘宋牧仲落第后的心理变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及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送宋牧仲下第归商丘》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诗歌,也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不断研究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