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乔亭遗迹与徐骑省双溪行院碑俱不见

庄周曾论书,丁字乃有尾。
八分周已有,不自秦人始。
缅昔雨粟后,仓颉古文起。
周宣二千年,中国通行此。
大篆变古法,籀文传自史。
李斯变小篆,损益成绝技。
八分即小篆,聚讼殊可已。
武将乃造笔,中涓更造纸。
不必出圣贤,万世遵遗轨。
斯也灭圣经,罪不容于死。
此事可掩罪,亦薄乎云尔。
斯诛汉隶出,却笑父似子。
唐朝名最盛,莫过阳冰李。
咸谓李氏后,骑省一人耳。
清峭皖公山,山影落杯里。
当时南唐衰,谪居下柴里。
双溪行院婢,古秀世无比。
乔亭双美人,有灵亦当喜。
谁知金源后,碑失亭亦毁。
迄今七百年,何处寻遗址。
金石且不寿,叹息循山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为汝南公华州谢上表》。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而著称。此句中的“寻乔亭遗迹与徐骑省双溪行院碑俱不见”描述了一个寻找历史遗迹的经历。

乔亭遗迹指的是古代某个亭子(可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建筑或遗址)的遗迹,徐骑省则是指唐朝时期的徐州刺史府邸,而双溪行院碑则是关于该行院的碑文。李商隐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过去历史的怀念以及对某些文化遗物的失落感。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在追寻历史痕迹时的感慨和对文化遗产的关注。通过对遗迹和碑文的描述,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李商隐诗歌中特有的艺术风格,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