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阳志别

寒烟一片锁层波,归思离情两奈何。
从此天涯人渐远,羽鳞惟望好音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阳志别》是清代诗人熊学鹏创作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一种离愁别绪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台阳志别》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熊学鹏,字云亭,清江西南昌人,雍正八年进士出身,曾历任多个朝廷要职,最终因事被革职。他的一生可谓起伏波折,这也为他的诗歌增添了几分深沉的历史感。

  2. 诗歌原文:《台阳志别》的原文如下:“寒烟一片锁层波,归思离情两奈何。从此天涯人渐远,羽鳞惟望好音多。”诗中“寒烟一片锁层波”描绘了一幅水墨画般的画面,而“归思离情两奈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和离别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从此天涯人渐远,羽鳞惟望好音多”,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牵挂和美好祝愿。

  3. 艺术特色:《台阳志别》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情景交融的手法。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寒烟”、“层波”等,都极具画面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4. 历史意义:《台阳志别》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也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在文学史上,它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尤其是在表现离愁别绪的主题上,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5.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台阳志别》不仅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源,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词艺术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

《台阳志别》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历代学者和普通读者的关注,更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