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寝忘餐,但指望、萱堂起色。猛听得、医人耳语,夜来当绝。酬地誓将遗体代,呼天暗把炉香爇。按金刀,良药腕中寻,亲调燮。
耐不起,疮中裂。流不住,楼头血。向搀扶老父,那堪声说。白发春回双竖梦,蛾眉魂逐三更月。谢夫君,莫怨暂归宁,成长别。
满江红 · 吊仁和沈孝女刲股殒命
介绍
《满江红·吊仁和沈孝女刲股殒命》是清代诗人蔡捷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下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解读:
作者简介:《满江红·吊仁和沈孝女刲股殒命》的作者蔡捷,是清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诗文原文:
废寝忘餐,但指望、萱堂起色。
猛听得、医人耳语,夜来当绝。
酬地誓将遗体代,呼天暗把炉香爇。
按金刀,良药腕中寻,亲调燮。耐不起,疮中裂。流不住,楼头血。
向搀扶老父,那堪声说。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名叫沈孝女的女性的哀悼,她为了救治家人不惜割去大腿上的肉来治疗疾病,最终不幸身亡。诗中通过描述其家庭情况、医生的建议及沈孝女的反应等细节,深刻描绘了这位女性无私的爱与牺牲精神。
艺术特色:诗歌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酬地誓将遗体代”,通过强烈的动作描述,传达出了人物的决绝和悲壮;“耐不起,疮中裂”则形象地刻画了痛苦和无奈的情感。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情感饱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历史文化背景:沈孝女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医疗条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往往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角色。同时,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低下以及社会医疗资源的缺乏。
现代意义:今天,虽然社会进步使得人们不再需要像沈孝女那样以身试药来救治亲人,但她的精神依然激励着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满江红·吊仁和沈孝女刲股殒命》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够深刻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