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斋即事柬述庵七叠前韵

圆跏无蒲手无锡,结夏何如僧面壁。
平生但蓄无弦琴,不爱奇声传霹雳。
官斋清绝清似水,一刺不通非有激。
林飔吹鬓凉丝丝,花雾侵衣阴幂幂。
檐端双鹊晓声乾,帘外一鸠午语寂。
苍苔雨后三径封,除却羊求踪孰觅。
人到中年感易生,酒垆岂为邻家笛。
故园昨寄万里书,情话依然共亲戚。
青衫只道泪痕多,战血那知今未涤。
多谢加餐劝我勤,惠州饭许东坡吃。
华胥闻说胜钧天,假道应从醉乡适。
九衢处处有尧樽,酒德谁能使民觌。
比来曹事都不知,拄颊西山秋欲滴。
相将料理苦吟身,缚裤横刀再临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斋即事柬述庵七叠前韵》是清代诗人赵文哲的作品

赵文哲(约1720—1773),字升之、损之,号璞庵、璞函,江苏上海人。他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丰富而多样,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官至户部主事。在缅甸之役中从阿桂军效力,其生平事迹反映了清代中后期文人的社会生活与精神面貌。

赵文哲的这首《寓斋即事柬述庵七叠前韵》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清静淡泊生活的追求,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诗中的“圆跏无蒲手无锡”,描绘了作者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结夏何如僧面壁”则反映了他对佛学思想的认同与追求。同时,通过对比“平生但蓄无弦琴,不爱奇声传霹雳”,可以看出赵文哲崇尚自然、简约的生活哲学,以及对于传统音乐的热爱。

《寓斋即事柬述庵七叠前韵》不仅是赵文哲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人们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赵文哲的文学成就,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