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疟

莫将时事日关怀,伏枕呻吟卧小斋。
客里一身真类叶,病馀双脚已成柴。
杜陵落拓诗心壮,阮籍猖狂酒兴佳。
最是愁人听未得,残梧风扫点秋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疟两作而愈》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意义,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病疟两作而愈》反映了作者对疾病、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陆游: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风格著称。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文学家。
  1. 诗歌内容
  • 久出天魔境,胡为疟鬼来?:表达了诗人因长时间离开家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以及疟疾带来的困扰。
  • 亦知无妄疾,毕竟不为灾。:虽然知道疟疾不是无缘无故的疾病,但终究不会带来灾难。
  • 引睡须书卷,支羸赖粥杯。:通过描述诗人在病中仍坚持读书和依赖粥水的艰难生活,展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风貌。
  • 微风起秋色,樽酒亦时开。:即使在病痛中,诗人仍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并偶尔举杯畅饮,享受生活中的片刻宁静。
  1. 诗歌鉴赏
  • 艺术风格:《病疟两作而愈》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它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 哲理意味:诗歌中的“疟疾”象征着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诗人通过对疾病的描述,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哲理思考。同时,诗人也用“病中求乐”来表达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困境的乐观面对。
  1. 文学影响
  • 反映古代医学:通过《病疟两作而愈》,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疟疾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医疗水平和科学认知。
  • 体现文人精神:陆游作为宋代文人,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体验,也体现了文人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的一面。这种精神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病疟两作而愈》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经历的抒情小诗,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学意蕴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深刻性,以及诗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