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寄蓝玉霖

结宇南山下,蕨生不费钱。
脆当春菜美,青入野盘鲜。
小雨迟舒叶,东风欲放拳。
莫云滋味薄,一熟动经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蕨寄蓝玉霖》是清代诗人蔡世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背景
  • 生平经历: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为福建漳浦人,生于康熙四十八年。他于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及第,后改任庶吉士,以假满逾期休致。因李光地的推荐,分修《性理精义》。雍正初年,他被召授编修,直上书房,侍诸皇子读书。在雍正年间累迁礼部侍郎,终谥文勤。
  • 文学创作:《蕨寄蓝玉霖》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推测,可能是在雍正年间。这一时期的蔡世远正处于其政治生涯的高峰期,其诗歌也反映了其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悟。
  1. 诗歌内容
  • 描写对象:此诗以蕨菜为主题,描述了蕨菜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蕨菜的美丽形态和新鲜可口的味道,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 意境营造:诗中的“小雨迟舒叶,东风欲放拳”等句子描绘了春天雨后的美景,以及东风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 生活哲理:“莫云滋味薄,一熟动经年”则透露出一种对食物美味与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哲思。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蕨寄蓝玉霖》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承载着清代文人的生活记忆和文化传承。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
  • 艺术成就:从艺术角度看,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五言律诗的形式使得诗歌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 鉴赏建议
  • 深入研究:对于读者来说,深入了解蔡世远的生平及其作品的背景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学价值。
  • 品味诗歌:在阅读《蕨寄蓝玉霖》时,可以细致体会诗人对自然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品味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 跨时代思考:虽然诗歌创作于清代,但许多思想和情感是跨越时代的。通过对诗歌的现代解读,可以引发人们对现代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思考。

《蕨寄蓝玉霖》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