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归飞燕,佳人懒织缣。
曲房搴锦帐,夕殿下珠帘。
泛艳回烟翠,余花落镜奁。
衔泥巢君屋,无故坐相嫌。
和鲍照咏燕
介绍
鲍照的《咏双燕》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细腻地描绘燕子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北)人,出身贫寒。元嘉十六年(439年),为了谋求官职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到江州任刺史。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因刘义庆病逝而失职在家闲居,历任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大明五年(461年),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
诗歌原文:《咏双燕二首》(其一): 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出入南闺里,经过北堂陲。意欲巢君幕,层楹不可窥。沉吟芳岁晚,徘徊韶景移。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可怜云中燕,旦去暮来归。自知羽翅弱,不与鹄争飞。寄声谢飞鹄,往事子毛衣。琐心诚贫薄,叵吝节荣衰。阴山饶苦雾,危节多劲威。岂但避霜雪,当儆野人机。
作品鉴赏:《咏双燕二首》(其二):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出入南闺里,经过北堂陲。意欲巢君幕,层楹不可窥。沉吟芳岁晚,徘徊韶景移。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可怜云中燕,旦去暮来归。自知羽翅弱,不与鹄争飞。寄声谢飞鹄,往事子毛衣。琐心诚贫薄,叵吝节荣衰。阴山饶苦雾,危节多劲威。岂但避霜雪,当儆野人机。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燕子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和美好环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忆。
艺术手法:鲍照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双燕戏云崖”中的“戏”字,表现了燕子欢快的生活态度,而“层楹不可窥”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的渴望却无法实现的无奈之情。
文化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后世也成为了研究南北朝文学的重要资料。
《咏双燕二首》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