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妇曲

烽火连江国,高楼独倚阑。
绿杨三月雨,千里觉春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思妇曲》是清代诗人蒋春霖创作的五言绝句。下面是对《思妇曲》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思妇曲》创作于清朝咸丰年间,此时正值兵乱和国难之际。蒋春霖本人一生潦倒,仕途不顺,官至东台富安场盐大使,但晚年因战乱而去世。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自己妻子的思念之情的一种抒发。
  • 蒋春霖的词作在当时与纳兰性德、项鸿祚并称,被誉为清代三大词人之一。《水云楼词》集中体现了他的词风,多感伤之音,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氛围。在《水云楼剩稿》中,除了《思妇曲》,还有少量其他作品传世。
  1. 诗歌原文
    烽火连江国,高楼独倚阑。
    绿杨三月雨,千里觉春寒。
  • 诗中“烽火”指的是战争的硝烟,而“连江国”则表达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诗人站在高楼之上,面对连绵不断的战争,心中充满了忧虑和孤独。
  • “绿杨三月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绿色的杨树在细雨中显得格外娇嫩,而“千里觉春寒”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1. 作品特点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诗中的意象生动,如“烽火”、“高楼”、“绿杨”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 蒋春霖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使得这首《思妇曲》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感慨之情。这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蒋春霖作为一位诗人的重要特点。

《思妇曲》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争和思妇心境的古诗,也是蒋春霖个人情感和历史背景交织的艺术结晶。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无奈与辛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