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锦标 · 秋幢

日闪驹尘,云低雁势,十丈火龙标立。指点西山名将,大字霞明,翩翻秋色。傍营门飐晚,正擎住、层霄风力。望平原、树影萧疏,又倚遥峰寒碧。
还对惊烽半壁。组练横空,招展楼船如织。共说军客千里,白鹊霜晴,翠霓烟幂。待周挥赵垒,唤一片、降幡飞出。看澄江、月静高牙,掩映洲前芦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夺锦标·秋幢》是清代诗人蒋春霖的作品,属于古风诗词。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注释、赏析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首句:日闪驹尘,云低雁势,十丈火龙标立。
  • 次句:指点西山名将,大字霞明,翩翻秋色。
  • 第三句:傍营门飐晚,正擎住、层霄风力。
  • 末句:望平原、树影萧疏,又倚遥峰寒碧。还对惊烽半壁。组练横空,招展楼船如织。共说军客千里,白鹊霜晴,翠霓烟幂。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代,具体不详。由于缺乏详细的创作背景信息,我们无法得知当时的历史背景或社会环境。但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情感可能与那个时代的某些事件有关,因此可以推测这是在某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1. 注释与翻译
  • 原文:日闪驹尘,云低雁势,十丈火龙标立。指点西山名将,大字霞明,翩翻秋色。傍营门飐晚,正擎住、层霄风力。望平原、树影萧疏,又倚遥峰寒碧。还对惊烽半壁。组练横空,招展楼船如织。共说军客千里,白鹊霜晴,翠霓烟幂。
  • 译文:太阳闪烁着尘埃的光芒,云雾低垂像雁群飞翔,十丈高的火龙旗高高竖立在营地。指点着西山上的名将,大雁的翅膀像是燃烧的火焰,翩翩起舞映衬着秋天的色彩。傍晚时分,营地的门旁飘荡着旗帜,正好抵抗着强劲的风力。望着辽阔的平原,树影稀疏,又依偎着远山的冷蓝色。面对着远方的烽火,半边天被点燃。战船上的旗帜随风飘扬,如同织成的布幕。人们谈论着那些远离家乡的军旅之人,他们的行程万里,就像那天空中的白鹤一样,在晴朗的霜天中飞翔,而远处的水气像紫色的虹彩一样弥漫。
  1. 鉴赏
  • 意境美:《夺锦标·秋幢》以其宏大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战争场景的感受。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壮阔而又凄凉的氛围。
  • 技巧美: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如“日闪驹尘”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云低雁势”则暗示着时间的推移。此外,诗中的对仗工整,如“指点西山名将”与“大字霞明”之间的对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 情感美:整首诗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感慨。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仅是为了艺术上的享受,更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1. 文化价值
  •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古代诗词的一部分,《夺锦标·秋幢》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它也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文化传承的意识。

《夺锦标·秋幢》不仅是一首艺术成就很高的古诗,也是了解古代中国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它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深刻的文化理解。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