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枫桥望寒山寺

夜火疏钟伴寂寥,十年旧梦泊枫桥。
清狂不见王司理,来问寒山寺外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泊枫桥望寒山寺》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羁旅诗,创作于唐安史之乱后,途经寒山寺时所写。这首诗描绘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和孤舟客子的景色,以及夜半钟声的动人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张继,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而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生活困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诗句解析: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了深夜时分,月亮已落,乌鸦啼叫,天地间被寒气覆盖的景象。次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则通过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忧愁的氛围。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具体位置,苏州城外的寒山寺成为了夜晚景象的背景。尾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是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之中。
  4. 文化背景:这首诗作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动荡社会现实。诗人张继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展现了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5. 艺术特色:张继的诗作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也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夜泊枫桥望寒山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一,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