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春日湖上遇风

斜日南屏,偏几阵、风回画桡。拼冷落、半湖残梦,剩笛零箫。碎蹙烟波堆细縠,低翻草树踠新条。更杨花、似雪扑疏蓬,过断桥。
沙堤畔,柔橹摇。云寺外,乱钟敲。怅酒阑歌散,依旧无聊。近水楼台天半隔,满城灯火望中遥。问采香、人去甚时来,魂暗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春日湖上遇风’是岳飞的一首词,表达了他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感慨和无奈。该作品通过描绘春天湖水上的景色及个人情感体验,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1. 作者简介:岳飞(1103年—1142年),南宋著名军事将领,杰出的民族英雄,以其忠诚与勇敢闻名于世。他一生致力于抗击金兵,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2. 词的内容与主题:此词主要描写了春日湖上的景象和作者所经历的遭遇。在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岳飞展现了其坚毅不屈的精神,以及面对自然力量时所感受到的无助与挣扎。
  3. 文学风格及影响:该词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抒胸臆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其艺术风格朴实而深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
  4. 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满江红·春日湖上遇风》不仅是岳飞个人的抒发,也是对整个宋代文人面对困境时心态的反映。它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生命哲学和道德理想的追求,与同时期许多其他文学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5.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末年,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为岳飞等志士仁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地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此外,《满江红·春日湖上遇风》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文化心态和社会风貌,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提供了窗口。

‘满江红·春日湖上遇风’不仅仅是岳飞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生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