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杨蓉裳农部同至草堂祀黄文节公生日

结伴城南去,来寻旧草庐。
觞称山谷寿,人集杜陵居。
翠展墙头竹,红翻水面蕖。
关心年谱缺,谁为补全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偕杨蓉裳农部同至草堂祀黄文节公生日》是清代诗人赵佩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角色和情感体验。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赵佩湘,字子静,清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创作以古体为主,尤擅长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展现了他精湛的文学造诣。

  2. 诗歌原文解析

  • “结伴城南去,来寻旧草庐。”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城南寻找一座荒废的草庐,表达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古人居所的向往之情。
  • “觞称山谷寿,人集杜陵居。”通过饮酒祝愿的方式,表现了一种对黄文节公(黄文节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的崇敬之情。同时,提到人集杜陵居,暗示了聚会的地点是在杜甫曾经居住的杜陵附近。
  • “翠展墙头竹,红翻水面蕖。”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竹叶在墙上舒展,荷花在水中盛开,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高洁的人格追求。
  1. 诗歌鉴赏
  • 该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 整首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从寻觅旧草庐开始,经过祝寿、聚会,最终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自我修养的境界。
  • 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如“翠展墙头竹”中的“竹”象征着坚韧不拔,“红翻水面蕖”则暗示了生命力之强,这些都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偕杨蓉裳农部同至草堂祀黄文节公生日》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词,它是赵佩湘文化积淀、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