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隐精舍

诸天香近远,不见住山僧。
樵牧隔双涧,松篁环几层。
四禅空外雨,千佛定中镫。
毕竟吾无隐,闻根落小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无隐精舍》是清代诗人赵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信息:赵函,字艮甫,江苏震泽人,是一位工诗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以不拘泥于模仿,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著称。除了《无隐精舍》,他还创作过许多其他著名的诗作,如《乐潜堂集》等,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
  2. 诗歌内容详解
  • 诗句解读:首句“诸天香近远,不见住山僧”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禅意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 自然景观:“樵牧隔双涧,松篁环几层”则具体描述了周围环境的自然美,山涧间的樵夫和牧童、层层叠叠的松树与竹林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宗教意象:“四禅空外雨,千佛定中镫”利用佛教中的禅定和法灯概念,增添了诗中的神秘色彩,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敬。
  • 人生哲学:“毕竟吾无隐,闻根落小乘”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表达,他认为真正的隐逸不在于逃避现实,而在于内心的修养与智慧。
  1. 历史背景
  • 在清中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这首诗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1. 艺术特色
  • 《无隐精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如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哲学意味。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1. 文化影响
  • 《无隐精舍》不仅在诗歌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和禅宗文化的重要文献。
  • 这首诗的流传和传播,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赵函的诗歌才华,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

《无隐精舍》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的诗篇,也是对古代文化和哲学的一种反映与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对自然、人生和精神层面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